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(记者 王恩博)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(Jens Eskelund)5日在北京表示,不与中国建立强有力合作关系,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。欧洲企业在脱碳技术等绿色领域希望拉近与中国的距离。
“中欧合作伙伴对话·共塑绿色发展新动能”活动当天在北京举行。彦辞在发言中说,尽管欧中双方存在一些差异,但合作必不可少。双方尤其需要找到共识,以便携手把握全球机遇。
在他看来,当前没有什么变化比气候变化更为紧迫。欧盟和中国都认为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,双方已在该领域开展了可贵合作,且还可以一同做得更多。欧盟各成员国处于不同发展水平,各自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,欧中双方可就制定切实可行的脱碳政策进行合作,探索如何将广泛的相关方利益纳入考量。
“显而易见,如果不与中国建立强有力合作关系,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。”彦辞说,中国是在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方面作出贡献和承诺最多的国家,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,过去几年在绿色金融发展、扩大可再生能源产能等方面亦取得不俗成绩。
他指出,欧洲公司希望拉近与中国的距离,与中国开展合作,这为深化欧中全面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。与此同时,在绿色技术方面,欧洲也有很多可以向中国学习之处。只要双方共同努力,持续深化合作,就能取得具体成果来应对挑战。(完) 【编辑:朱延静】
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题:申城青年藏家喜好多 大众收藏守护城市烟火
第二届上海市民(青年)收藏大展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举办颁奖仪式,120人获“才俊奖”,30人获“提名奖”。老电表、地铁卡、银行存折、电影海报、筷箸文具…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物件,成为沪上青年藏家们的收藏主题,林林总总勾勒出上海的城市烟火。
非挚爱,不收藏。青年藏家的收藏喜好,折射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。“看!我用这么多漂亮的娃娃摆满了我的柜子!”在外企工作的“95后”沈轶桦是盲盒的“深度爱好者”,喜欢利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到附近的盲盒贩卖机抽取盲盒,以此“点燃”工作、生活热情。8年间,沈轶桦收藏了近2000件盲盒,Molly、小甜豆等“长在审美点上”的娃娃让她获得了满足感,“拆开盲盒时很解压,拥有喜欢的娃娃很快乐。”
“80后”师伟收藏的动画片单曲CD在黄浦区文化馆展出。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
也有青年藏家热衷于“为情怀买单”。“80后”师伟从初中开始收藏动画片的单曲CD,涵盖《灌篮高手》《中华小当家》等热门动画,认为这些CD记录了自己在那个年代的喜乐;同是“80后”的吴浩则收藏了姚记、狮牌等品种的扑克牌上万副,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研究,觉得“黑红草方也别有风味”。
Boardroom是“90后”白一帆收藏的500块滑雪板的“家”。 受访者供图
让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,青年藏家对体育的钟爱,让体育文化收藏自成一类。黑胶唱片滑雪板、中国奥运冠军签名滑雪板……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内的Boardroom是“90后”白一帆(网名“比利白”)收藏的500块滑雪板的“家”。作为一位滑雪博主,白一帆自2012年起收藏单板滑雪板,偏好限量和联名滑雪板。在他看来,上海有那么多有活力的人,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潮流运动,“单板滑雪虽然来自远离城市的大山,但是它那种个性、时尚的灵魂也可以根植在上海。”
“90后”张融琦收藏的邮品在黄浦区文化馆展出。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
还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、却又与众不同的藏品,让老一辈收藏家感慨当下青年人“视野很广、下了功夫”。收藏邮品并不稀奇,但“90后”张融琦收藏了约500件无法投递被退的邮品。新中国早期的通讯方式以信件寄递为主,由于收信人地址不详或错误等原因,形成无法投递的邮件。在张融琦的邮集中,可以看到47次投递退回邮件实寄封等重要邮品,每一件邮品背后都深藏着一个远隔千里的故事。
据悉,本次收藏大展由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,针对在上海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的49周岁(含)以下的青年市民,旨在发掘海派收藏的青年力量,展现上海民间收藏青年群体水平。主办方呼吁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文化守护与传承的队伍中,用收藏记录和展示时代风采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