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香港12月5日电 题:陈百祥:想赢是我的人生态度 想国足赢是我的人生愿望
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
73岁对大多数人来说,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,香港艺人陈百祥却跑去贵州参加“村超”足球比赛,顺便拿下“全场最佳球员”。
今年11月在香港大球场,他又带领香港明星足球队对战贵州榕江村超联队,以3比1的成绩拿下奖杯。近日陈百祥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,参加“村超”,只因为他从小就热爱踢足球,更喜欢比拼的感觉。
陈百祥接受中新网“港澳会客厅”专访 侯宇 摄
提到陈百祥这个名字,回忆总会翻涌而来。他是香港娱乐圈的金牌主持人,是港产片中的经典“绿叶”,是考取练马师牌照的赛马发烧友……“我每次都要赢,什么我都不输,叻就是我的态度。”陈百祥说,想赢是他的人生态度,不躺平是他的习惯,因为只有赢,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。
20世纪70年代,陈百祥通过歌唱比赛出道,“我一开始唱歌是跟谭咏麟同一个乐队,那时候我们都是18岁,一起参加比赛,结果他初赛就输了,我就赢了。”陈百祥大笑,“谭咏麟只懂唱歌,我什么都懂,我就退出来咯。”
后来,他果真离开乐队去做生意,没想到投资失利公司破产。等他重返演艺圈的时候,昔日的队友早已经成为圈内的大明星、大歌星。“我是从最底开始追,我要用1年时间追他们的20年。”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,陈百祥几乎每天沉浸在剧本里面。“周星驰当时最红了,你怎么跟他演好对手戏,你要将人生经验放进演戏里面,去控制喜剧的节奏和气氛。”陈百祥说,他没钱念大学,全部的人生经验都是从“社会大学”学到。“我怎能躺平,我什么都没有,今天不工作,明天就没饭吃。”
在网络上搜索陈百祥,“叻哥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。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个“花名”,他先是故作无所谓,“随遇而安,大红大紫是天给的。”后又忍不住感叹,“自己一定要努力,你懂得努力,做对了,天就会给你这个运气。”
运气是很难琢磨的事情,陈百祥话题一转,“这次的‘村超’足球赛事也一样,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民间足球赛会这么火。”成功不是人能够控制的,是天时地利人和,但是坚持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。陈百祥记得,自己从小在公园练球时,每天都要踢7个到8个小时,后来他加入香港精工体育会。“我们拿了8年的联赛冠军。”陈百祥语气上扬,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。
“要不断地训练,有机会给你,球到你的脚下,你就当英雄了。”陈百祥感叹,他73岁还能跑跳,还有体力踢球,这是天给的恩赐。但是,“什么都要第一,就要在背后很努力地做准备工作。”他顿了顿,又苦笑着说,“我真是对中国的足球有些怨言,我们14亿中国人怎么就不能训练11个有水平的(球员),每一次到最后就输。”
作为一个喜剧演员,陈百祥最擅长的就是暖场,记者采访他时需集中注意力,接住他随时抛过来的“包袱”。在采访结束时,陈百祥认真又浮夸地说:“国足再进入世界杯是我最大的愿望,我真的要过去做领队才能让他们改变。”说完又想了想,“我年纪大了,如果现在23岁,我一定回国家队,跟他们一起训练。”(完)
中新网武汉12月5日电 题:武汉高校“土壤医生”:助力摸清土壤家底
作者 马芙蓉 王昭
挖掘土壤剖面、观察与记载剖面形态、采集剖面土壤样品与标本……初冬时节,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,华中农业大学师生躬身田间地头,开展土壤普查外业剖面样点调查。
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开展近两年来,华中农业大学师生立足专业优势,广泛投身普查一线。在12月5日“世界土壤日”之际,记者走近这群“土壤医生”,探寻其为土壤“体检”的故事。
于2022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,是时隔43年我国再次对土壤进行的“全面体检”。作为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,华中农业大学不仅参与制定湖北省级实施方案、技术规程等,配合开展土壤普查技术指导、业务培训、质量检查、成果汇总分析等,而且承担大量一线普查任务。
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为采样队开展实操培训(资料图)。华中农业大学供图
全国土壤普查外业技术专家组华中片区组长、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崇法介绍,土壤普查旨在全面查明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、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,掌握土壤质量、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,摸清土壤家底。整个过程包括野外调查、室内分析、土壤制图、成果汇总、标本库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等环节。
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为采样人员开展实操培训(资料图)。华中农业大学供图
野外调查与采样是第一步,也是土壤普查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。2022年,该校相关专业师生完成试点调查地区天门市的调查采样任务,并形成试点普查成果。今年全面铺开调查后,该校又承担湖北山区、偏远地区等区域普查任务。
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王天巍介绍,野外采样包括地表、剖面两种采样。地标采样主要采集表层土壤,分析土壤性质。剖面采样则需挖掘约1.2米深的土壤剖面,采集各层次土壤样品,描述其特性,研究其发生发育过程。对代表性土壤类型,还要制作土壤整段标本,建立土壤标本库。
华中农业大学教师开展野外采样(资料图)。华中农业大学供图
“野外工作量是非常大的。”该校副教授朱俊多次和团队自带干粮,在田间地头吃完后接着干,一天下来,累得倒头就睡是常态。该校副教授郭龙表示,野外工作,免不了风吹雨淋,但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,都坚持完成任务。
该校教授胡红青经常带领学生下地采样,“这次土壤普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、吃苦精神和劳动意识都是非常好的锻炼。”他说。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看来,此次土壤普查既是国家调查研究需要,也是师生实践锻炼的新过程,有助于师生更好地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。
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为学生讲解土壤采样方法(资料图)。华中农业大学供图
谭文峰介绍,整个土壤普查计划用时4年。目前,湖北土壤普查已全面铺开,该校将继续提供人力、智力支持,为明年全面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及内业检测打下基础。(完)